行業動態
文章來源:人民網
國家動物博物館由動物標本館和標本展示館兩部分組成,館藏標本共計500余萬件,對外開放的標本展示館展出標本6000余件。展示館共9個展廳,分別為,動物多樣性與進化展廳、無脊椎動物展廳、鳥類展廳、瀕危動物展廳、蝴蝶展廳、昆蟲展廳、動物與人展廳、國門生物安全展廳、交流展廳,另設可供參觀者休閑娛樂的咖啡廳和4D動感電影院,可使參觀者來此汲取專業知識的動物科學主題書店和科普教室。除了固定展示內容外,也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臨時展覽,開展系列專題講座,指導以青少年為主的普通觀眾親身參與、實際操作。
懸浮空中的巨無霸——藍鯨骨架
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大廳正中央懸掛著一副24米長的藍鯨仿真骨架,極具震撼力和藝術感,進入博物館大廳的游客幾乎無不為之驚嘆,偶有游客把它誤認為“恐龍化石”。藍鯨是哺乳動物,它的前肢特化成適應游泳的鰭,后肢完全退化,用肺呼吸,胎生哺乳。新生的幼崽體重達到2.5噸,體長約為7米。藍鯨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,屬世界性分布,以南極海域數量為最多,位于太平洋東北部的藍鯨種群是最大的,由大約2000只個體組成,集中在美國阿拉斯加到哥斯達黎加之間,但在夏季常見于加利福尼亞,極少游到中國海域。
動物多樣性與進化展廳
進門第一面墻壁上展現了由很多動物門類所構成的巨大問號,將人帶入了生物多樣性的思考中。隨后分別描述了現有生物類群的特點、命名原則和分類體系,介紹了達爾文與物種起源,回顧了人們對生命起源的認識和進化論的發展歷史,列舉了支持進化論的古生物、形態學、胚胎學、動物地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證據,并闡述了大陸漂移與生物分布的關系。展廳結尾處的各門類動物演化行進展柜是十分有趣的展陳方式。展柜內的圓盤中心代表生命誕生,圓盤最外圈代表現在,各門類從圓心到外圈按進化順序做成行進隊列,一個個動物雖是模型,卻形象地展現出最初的共同祖先如何在環境和時間的變化下演變為“千軍萬馬”。
無脊椎動物展廳
無脊椎動物雖然在物種數量、形態結構、生態習性等方面遠較脊椎動物多樣和復雜,但由于體型小、運動緩慢、生境隱蔽等特點,大多數種類不為人們所了解。展廳展示無脊椎動物中一些代表性的類群,如“珊瑚”、“貝殼”、“蚯蚓”、“蜘蛛”等,將多姿多彩的動物標本實物展示給觀眾,讓觀眾對無脊椎動物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。展廳中間的有孔蟲模型展柜頗為有趣。有孔蟲是一類古老的原生動物,5億多年前就產生在海洋中,至今種類繁多。由于有孔蟲能夠分泌鈣質或硅質,形成外殼,而且殼上有一個大孔或多個細孔,以便伸出偽足,因此得名有孔蟲。而其硬質外殼形制豐富,堪稱自然界生命構造的奇觀。有孔蟲展柜內將微小的有孔蟲放大,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各種外形。
鳥類展廳
特發展覽(http://www.fjtd196.com)是行業內知名的展會設計公司,擁有一流的展會設計施工團隊,多年來打造了無數經典展館展廳會展設計制作案例,是值得您選擇和信賴的展會設計公司。